寫於2015年5月22日,2018年8月11日重修。
速成和倉頡(下稱倉頡系)是香港人最常用的中文輸入法,我們從小學的電腦堂已經開始學習。然而,倉頡系輸入法向來都是難學的,不少人花費數年時間連倉頡的24個字母和76個輔助字形都背不了,只得棄而轉用較易學習但難以普及的九方輸入法。
我也是其中一個學不成倉頡系輸入法的例子,改而學打九方,雖然解決了日常的打字問題(空出一隻手更可以邊打字邊食零食 🙂 ),不過到了近年發現外面大多電腦都沒有提供九方輸入法,要在其他電腦安裝九方很多時都很麻煩,甚至會因版權、電腦保安設定等問題而被禁止使用,這時就像是被廢了武功,對著電腦一籌莫展。為解決這個問題,數年前我改而學習另一款Windows內置而且個人認為比倉頡系易學得多的輸入法——行列。
最近很多人見我在用行列輸入法都感到十分好奇,想了解更多,但行列的概念卻不是我能用三言兩語便可解釋清楚。雖然以前我都寫過一篇介紹行列的文章(見延伸資料),卻也不易理解,所以重作一篇再次介紹。
行列30輸入法(英文:Array30),顧名思義就是以陣列的概念來組字的字形輸入法,它將組字用的字根按其首筆、尾筆的筆形定位在鍵盤的10個直行上(QAZ、WSX、如此類推)。30代表這個版本的行列用30個按鍵編排字根,是最常用的版本。另外還有舊式的行列40和方便用數字鍵盤輸入的行列10。
行列輸入法還有以下特點:
- 免費而且是Windows內置,無須另外購買和安裝。另亦有支援Mac、Linux、iOS和Android的版本
- 與倉頡一樣以字形組字,輸入快速且重碼率少
- 字根按鍵位置按10個基本筆形組合而定位,無須像倉頡系一樣死記硬背,而且對已熟悉九方或筆劃輸入法的用家來說更易上手
- 拆字及取碼方法簡單
- 每個字最多只有4個碼,比倉頡少
- 支援容錯,當一個字有多種寫法,可按不同寫法取碼打出相應的字
- 支援「萬用碼」,方便學習和輸入難字
- 常用字具有簡短的特別碼,增加打字速度
- 不少常用字和難字無須完整拆字便可出現在選字欄中,減輕拆碼的苦惱和加快打字速度
- 輕鬆輸入各種全形標點符號
下面就簡單講解行列的組字概念,讓大家了解行列是如何簡單!
字根組成:
在行列,「字根」是組字的部件,所有字都是由一個個字根組合而成,這相等於倉頡系的輔助字形。可是與倉頡以拆字為重心的概念相反,拆字根才是行列的核心,學會拆字根就等於學會了用行列打字,因為拆字根後要做的拆字取碼乃極其容易。
倉頡用4類共24個字母來協助記憶和配置76個輔助字形在鍵盤上的位置,而行列則只用10個「基本筆形」來砌出字根。雖然行列有多達260個字根,但不同於倉頡系,你幾乎「完全不用背誦」,而且多字根的優點是可以將文字更直覺地拆解,不用抽筆砍劃地亂拆一通。
行列的鍵盤佈置十分簡單,只分10行(column)3列(row):
打直每行都代表一個基本筆形,而打橫每列則代表一個字根尾筆的基本筆形,詳細下面再解。
行列的10個基本筆形如下:
行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筆形 |
一 |
└ |
丨 |
十 |
┐ |
丶 |
冂 |
人 |
丿 |
口 |
稱謂 |
橫 |
逆彎 |
直 |
正交 |
順彎 |
點 |
蓋 |
八捺 |
撇 |
方框 |
引申字根例子 |
一 |
几 儿 乚 乙… |
丨 亅 凵 屮 … |
十 卅 廾 卌 艹 … |
丶 疒 … |
冂 冖 卩 刀 … |
亻 冫 丷 乀 … |
丿 勹 … |
口 |
慣用九方或是筆劃輸入法的人對這10個基本筆形應該不會太陌生,很容易就能理解。這些基本筆形所引申的字形基本上也是很直覺就聯想到,不像倉頡要不明不白地把字母扭曲。
由以上10個基本筆形就可組成以下的字根:
這些字根都是我們拆解一個字時直覺地拆出的模樣。對於這些字根我們不用像倉頡系的輔助字形死記硬背,而是取字根的頭、尾兩個基本筆形來判斷它在鍵盤上的位置。頭一筆決定它在0-9的哪一行,尾一筆決定它在上、中、下的哪一列,兩者結合就是鍵盤上特定的一個位置。
其中列的規劃方法如下:
- 上列(Q至P):尾筆為基本筆形0-4
- 中列(A至;):尾筆為基本筆形5或沒有尾筆
- 下列(Z至/):尾筆為基本筆形6-9
以下會以「木」、「言」、「亻」(企人邊)、「彳」(雙企人)、「辶」(艇字邊)、「車」六個極常用的字根作例:
先來一個最簡單直接的字根:

首筆:正交(4)
尾筆:方框(0)
碼位:八捺(8)
非常簡單,對吧?那複雜一點呢?

首筆:點(6)
尾筆:方框(0)
碼位:6^ (Y)
字根中間部份不用理會。接下來是最常用的「亻」:

首筆:八捺(8)
尾筆:無(-)
取碼:8-(K)
「亻」有點特別,它不是9^而是8-,因為八捺包含所有似「八」字的字形,包括兩點水「冫」、「人」和「入」,雖不太規則但其實也很容易記得。
那麼「彳」呢?

首筆:撇(9)
尾筆:八捺(8)
取碼:9v( . )
多了一撇作首筆,位置就轉移到第9行。

首筆:點(6)
尾筆:八捺(8)
碼位:6v (N)
辵字部(艇仔邊)的一撇比較橫,可能較難聯想到,但因為它的首筆是「點」,大家應該可以肯定它會在第6行吧?這樣字根的可能位置就收窄至Y、H、N三個鍵,多打幾次就能記住碼位!

首筆:橫(1)
尾筆:正交(4)
碼位:1^ (Q)
「車」這個常用部首在倉頡要拆成「十田十」,除了碼多,更破壞筆順。行列卻將其歸為字根,非常方便地用一個碼代表。
是不是十分簡單呢?大部份的字根都不用死記硬背,也不用查表,只要稍加邏輯就可以找出碼位,多打幾次自自然然就可以記住。
順帶一提,在行列30中字碼是按行和列表示而非用美式鍵盤英文字母,為免其他鍵盤配置的人誤會故盡可能不用英文字母表示按鍵位置。例如美式鍵盤的「N」鍵是位於第6行下列,所以會表示成6v。有時我們為了更準確表達字碼,會全用數字表示,例如「彳」會表示成98,這樣能讓初學者更易理解字根是如何拆出來,這也是行列10所用到的輸入方式。
拆字取碼原則:
倉頡的取碼原則的確讓人十分頭痛,連體字和分體字取碼方法不同,字首和字尾又不同取碼,搞得很多字都難以拆解。
行列就簡單得多,就只有八個字:「筆順取碼,前三後一」,將字拆成一個個字根後你只需按筆順取碼,最多只取4個碼,如果多於4個碼,就只取頭3個和最後1個。
以下就以「休」、「行」、「五」、「語」、「光」、「輝」、「壓」六個字作例:
利用剛學過的2個字根,就能組出一個「休」字:

首碼:8- (k)
尾碼:4v (v)
「行」字的「亍」沒有納入字根,但可以很直覺地用基本字形來拆解。

首碼:9v (.)
次碼:1- (a)
三碼:1- (a)
尾碼:3- (d)
接下來是「五」字,或許會難點想像。

首碼:1- (q)
尾碼:5^ (t)
「五」的下半部其實是「韋」的上半部,故作整體取碼。現在你知道「語」字是如何取碼吧?

首碼:6^ (Y)
次碼:1- (A)
三碼:5^ (T)
尾碼:0- ( ; )
再拆一個常用字:

首碼:3v (c)
次碼:1- (a)
尾碼:2- (s)
基於「光」字再拆出另一個更複雜的字:

首碼:3v (c)
次碼:1- (a)
三碼:2- (s)
尾碼:1^ (q)
因為「光」字已取三筆,故「軍」字的頂蓋不用取碼,直接取最後的「車」字字碼。

首碼:1v (z)
次碼:0^ (p)
三碼:7^ (u)
尾碼:4^ (r)
拆完「月」字後因為已取三碼,所以跳過拆「犬」字而直接取「土」字。
基本拆字取碼就是如此簡單,只須直覺地拆字根,直接地取碼,絕不花巧。
另外假如有一個字有多種拆法,我們就只取最簡單的拆法。例如「六」字可拆成「丶」、「一」及「八」三個字根,但它同時也可拆成「亠」、「八」兩個字根,只有後者才是正確的取碼方法。
小結:
以上就是行列輸入法最基本的打字原則,按這個簡單的規則和運用那些無須背誦的字根,你已經可以打出大部份的中文字。當然行列還有一些特別的字根安排和取碼原則,但可以以後再了解.。另外行列輸入法還有更多更Sexy的功能,包括只用一、兩個碼即可打出常用字的簡碼和特別碼、以W+數字輕鬆打出各種標點的符號碼,以及不懂取碼時可使用的萬用碼等。如想進一步學習和探索行列,可參考底部延伸資料的各個網站。本文對行列的簡介到此為止。
假如你在尋找一套更易學、更有效率和更為與外界相容的中文輸入法來學習,我強烈推薦學習行列輸入法,大家也不妨現在試試用本文習得的概念打幾句字,感受一下有趣的行列輸入法。
行列輸入法安裝方法:
Windows 7:
右按語言列選擇「設定值」進入「文字服務和輸入語言選單」 > 選擇「新增」 > 在「中文 (繁體,台灣)」中勾選中文「繁體行列(Version 6.0)」 > 點選確定完成安裝
Windows 8:
點擊語言列或從控制台進入「語言」選項 > 進入「中文(台灣)」或「中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選項 > 選擇「新增輸入法」 > 新增「中文繁體行列(Version 6.0)」 > 儲存
Windows 10:
到「語言喜好設定」,點選一個中文語系,例如中文(香港特別行政區)、中文(台灣),然後按「選項」。到裡面點「新增鍵盤」可以新增行列輸入法。
Linux:
安裝iBus(Ubuntu/ Debian等已內置),然後安裝ibus-array。
也推薦安裝gcin,功能比較全面,但安裝步驟比較多。
Mac OS:
安裝OpenVanilla輸入法套件,請參考https://openvanilla.org/
Android:
到Play Store安裝LIME IME,然後在設定中下載行列的字根檔。另外Android版的gcin亦支援行列。
iOS:
可到App store安裝OkidoKey Lite
延伸資料:
剛巧看見你的文章,我都是用行列輸入法打字的香港人,大概用了4-5年。
當初選擇學行列的原因就是聽說比較易上手,能善用鍵盤,A-Z都會用到,而且Windows 內置和一些打字記錄能達每分鐘200字以上。所以就認為行列是比其他輸入法更優勝。
初學的時候的確比較易,挫敗感不大,但要學成一種輸入法始終都不昜,我自己都花了一年時間才達到可接受的速度(不是日日練習),即是用手寫板的打字速度(每分鐘20字)。
到了現在,有時有些比較特別的字還是會忘記。至於行列的特別碼就沒嘗試學過,因為沒有再自學的動機了,呵呵。
你好,我是台灣行列輸入法香港負責人。
你們要書就找我,不過,上網都好多呢D資料。
閣下所提到的一些打字記錄能達每分鐘200字以上,是用行列代碼。即係可能要頭一二個碼再加數字打出來。大約有萬幾個字,背左佢,就唔洗拆碼,打一個頭碼加數字就可以出字。
你學行列,學錯方法了。我們不像倉頡先學拆碼的,是要你寫的中文字正確,才可以拆到碼。
行列輸入法在win10有時會當掉,還好,我轉用os ,好用,沒在記碼的,配合注音用,行列有個我覺得超酷的新輸入法叫行列滑動,就是在手機上有10鍵左右配合上下滑動產生30組變化,非常適合手機快速輸入,但是ios沒有一個開發者願意,把這麼好用的輸入方式加入ios 功能。>"<
安桌機外掛有這種行列滑動輸入,10鍵可產生行列30的功能兼手機大小及桌機輸人的速度。
個人覺得現在手機螢幕的大小即使用全尺寸鍵盤也㣔得很舒服。而行列滑動雖改善了行列10要記字根尾筆的不足,但不太習慣在九宮格上輸入字碼。
青鳥現時是用Android的LIME輸入系統打行列,用的是全尺寸鍵盤,打字不比電腦慢多少。
很詳細的介紹,用行列輸入法用了快十年了,但有時還是有些字無法組合起來
但整體來說很好用,是很棒的輸入法!
ios在appstore改搜尋OkidoKey,有免費的lite版可用。可新增行列30含簡碼,還有行列10可用。
引用通告: #10YearsChallenge之Windows桌面 « 青鳥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