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環境(Desktop Environment, DE)是現代作業系統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份。想想每當Windows升級新版本,總有不少人拒絕升級,箇中原因很多都離不開討厭新版的外觀、不習慣新的操作介面、新版預設軟件等,這些矛頭其實都是指向它的DE,可想而知DE對於一個系統是多重要!DE所提供的不單是一種外觀佈局,還包含了一套已整合的工作環境和一套操作哲學,在選擇一個操作系統時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在選擇DE。
言歸正傳,青鳥對近來的GNOME 3這個Linux DE是頗有好感的,主要是因為它比較前衛的操作介面,較為完善的應用整合。而它從前種種為人垢病的問題,包括缺乏自訂空間、操作不便、容易崩潰等,到今時今日已大有改善,實在值得一試。所以藉著今次重裝系統,就索性轉裝Manjaro GNOME。由於早前已介紹過Manjaro的系統特性,今次就集中評價GNOME Edition的桌面環境。
Looks and Feels
歡迎來到Manajro GNOME Edition!先敬羅衣後敬人,首先當然是先看它的外觀。GNOME Edition 17.1.11保持著Manjaro一貫的外觀風格,採用暗色系material design主題Adapta-Nokto-Maia,並以Manjaro標誌性的湖水綠作為輔色,不過整體色調比起作為旗艦的xfce版本更為深沉。
GNOME的介面向來給一人種厚重的感覺,尤其是它肥大的頂部工作列,在一部解析度只有1366×768的laptop下更顯沉重和礙眼。幸好Manjaro還預載了Adapta-Nokto-Eta-Maia主題,佈局更緊湊,更適合解析度低的螢幕。

Manjaro GNOME 17.1.11的鎖定畫面
Cantarell本來是GNOME 3的預設的字型,在3.28版後這個字體更被進一步改善了。不過Manjaro只將Cantarell Bold套用到視窗標題上,主要介面字型就改用了Google的全能字型Noto Sans Regular,等寬字型則是另一套頗受程式員歡迎的字型Hack。
比較奇怪的是對於介面以外的拉丁字型,Manjaro是偏好比較古老的Bitstream Vera而非更為普遍使用的改進版本DejaVu,不過DejaVu對Bitstream Vera的改動並不多,所以一般人不會察覺到有很大的不同。
另一個更令人關心的是它的中文字型,從設定檔中我暫時不太能看出它偏好用什麼字型來顯示中文,只肯定系統中沒有Noto的中文字型。而從已安裝字型中找到可支援的中文是Droid Sans Fallback——早期Android版本預設的字型,實際比較下看來非常有可能,包括Droid Sans Fallback中幾個誤用了大陸規範的假繁體字都能被發現到。無論如何,現時Manjaro上的中文字型與拉丁字型算是頗為相襯的,只是有時感覺渲染得不夠清晰。
Linux的字型本來就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美術和技術,未來還要多多考究,找出自己看得最舒服的字型配搭來加以調校。
傳統與時尚並存的介面
GNOME 3的介面一直是非常前衛,亦一直極受爭議。為了簡潔,它禁用了桌面圖示,又將程式集和運行程序趕到需另行開啟的Applications Overview及Activities Overview頁面,這種改變並非人人可以接受。還好GNOME容許透過extension修改GNOME Shell的介面或在上面提供擴充功能。
Manjaro GNOME不多也不少地預載了幾個extensions來帶回傳統的操作體驗,並使其更合符Manjaro的風格,這包括在GNOME上極受歡迎的Dash to Dock。它將原本只出現在Applications Overview及Activities Overview左側的Dash帶回一般工作介面,令它成為一個和Mac近同的Dock,讓用家可輕易切換和開啟程序,不過Manjaro則將它設定成像Ubuntu一樣的左側欄。當然用家絕對有自由將它任意更改,但對於一部具有觸控螢幕的laptop而言,Manjaro預設的模式會比較方便,因為按鈕會長期放置於左側,可隨時點選。亦因按鈕會長期顯示,故不留白而佔用整個邊緣的側欄會較有美感。
Applications Menu方面亦有Arc Menu作替代。它帶來了一個比較傳統的程式選單,其風格和Manjaro Xfce的選單非常相似,很適合習慣傳統介面的用家。
豐富實用的預載程式
外觀介面代表的只是GNOME Shell,連同其附屬的應用程式才能組成GNOME Desktop,這方面GNOME一直都不遺餘力地將大量高質而實用的開源應用納入GNOME Project內。
前文已經列出了大部份Manajro GNOME所預載的應用程式,你會發現Manajro主要都是採用GNOME Project原生的應用,沒有太大的修改,證明Manjaro GNOME Edition的開發者都認同GNOME原生的軟件都足夠高質而無須用其他家的軟件取代。GNOME提供的附屬應用普遍都功能豐富而且涵蓋各個範疇,例如時鐘工具GNOME Clocks除了提供世界時間外還有碼錶和倒數計時器;gedit是個基礎的文字編輯器,功能卻多媲美專業的文字編輯器,一直廣受各方Linux用家歡迎。另外一些細微而實用的功能GNOME都有附屬軟件支援。例如掃瞄器軟件Simple Scan、Web Camera軟件GNOME Cheese等。
不過為了保持一貫的簡約,Manjaro GNOME Addition預載的附屬應用只是GNOME最核心一部份,其他GNOME Project的附屬軟件諸如字典軟件GNOME Dictionary、虛擬系統軟件Boxes等都未有預載。用家如有需要可以自行從Pacman搜尋和安裝。
個人認為Manjaro GNOME Edition在預載應用程式上的平衡得十分不錯。它所預載的應用大多都能切合日常需要,無需額外安裝其他應用取代,而那些未必廣為用家需要或接受的較則留白讓用家自行選擇安裝其偏好。假如一個系統囊括過多種類的應用,而那些應用又未能完全迎合用家需要,反而會為負累。
系統整合
由GNOME Shell推演到GNOME Desktop,最後還要再讓兩者整合,才能構成一套天衣無縫的Desktop Environment,為用家帶來一體化而高效的使用體驗。
這方面最基本的體現方式是各個工具軟件都融入了GNOME Shell之中。當中最顯眼的地方自然是通知欄、日曆、世界時鐘和天氣都連同整合在時鐘之內了。
GNOME Shell Search又是另一個整合的體現,而且十分特別。它是GNOME Shell的搜尋欄,也是GNOME對用戶體驗的其中一個設計核心。當用家在這條seach bar輸入文字時它便會按輸入內容從支援的GNOME附屬程式中搜尋合適的結果。例如輸入數式時GNOME Calculator可提供答案、輸入地名時GNOME Clocks和Weather可分別提供該地的時間和天氣資訊等,大大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另外GNOME亦有不少輔助工具,例如放大鏡、高對比畫面、按時調節畫面色溫的NightLight等。在GNOME3.28後更加入螢幕鍵盤,大大方便觸控螢幕的用家,走在前沿的Manjaro自然可以搶先享受。不過現時螢幕鍵盤似乎仍有不少問題,功能亦比較簡單,想擁有較完整而穩定的螢幕鍵盤可改用onboard和相應的GNOME extension。
系統性能
DE因連繫到一大堆軟件,故對系統性能有不少的影響。GNOME乃是一個以雅緻為先的DE,所提供的軟件傾向重量級,佔用的系統資源自然都比較多。初安裝的Manjaro GNOME 17.1.11在剛開機後佔用了約675MB的RAM,比Xfce Edition多用近200MB。閒置時的CPU佔用率感覺都比Xfce為高,會頻繁地佔用1–2%CPU時間。亦因為GNOME的桌面特效比較多,在使用軟件時亦稍稍不及Xfce流暢。
對於Desktop來說,以上的資源佔用應該都仍是微不足道的,系統仍會運行得相關流暢,不過在laptop上卻會對電池使用時間有很大影響。以前用Xfce Edition時我的laptop一般都能使用3.5-4小時,現在改用GNOME Edition後一般只能支撐3小時。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Manjaro GNOME Editor相對於Xfce Edition能提供更為豐富和華麗的使用體驗,亦不失Manjaro原來簡潔、沉實的風格。只是它對系統的要求更高,選用它就要捨棄部份效能。個人認為GNOME的效能損耗還在可接受的水平,看在它更完善的體驗和對觸控螢幕更為便利的份上,我想我會繼續選用GNOME Edition。
請問 Manjaro 上的 Noto Sans CJK 中文字體渲染和 Ubuntu 相比較如何呢?
Gnome 上貌似沒有可以設定字體的圖形界面?
有辦法讓字體像 Ubuntu 那樣嗎?
應該說像 Ubuntu 那樣只有中文套用 Noto Sans CJK TC
Tweaks裡面的fonts就可以設定介面字型了
Tweaks 那邊是會調整到全部的字形的,Ubuntu 這邊經由某些大神調校過後真的超漂亮,不同語言使用不同的字體,而且清晰度完全高 Manjaro 一個檔次,雖然 Linux 可以自己調校,但那真的是太累了,用了好幾個月的 Manjaro 的我從今天開始接受並使用非滾動更新的 Ubuntu 了,只希望某些大神能夠將 Ubuntu 這邊字體渲染的方式用到 Manjaro、Arch、其他發行版那邊。
關於不同語言採用不同字體是關乎fontconfig,設定檔在/etc/fonts/conf.d/
的確Manjaro的fontconfig不如Ubuntu調校得那麼好,也沒有針對中日韓字型作調校,自己動手也是很費心。
有心學習的話Manjaro/ Arch能給予很多機會讓你自訂系統,從中學習Linux的運作架構,沒有心DIY的話,還是用主流的發行版好了
其實 Manjaro 對於我來說用起來是比較順手的,字體渲染對我來說是它唯一、也是致命的缺點,Ubuntu 動不動就會遇到 crash 的狀況,像我今天 nautilus 就直接當掉然後關閉,還有動不動就要回報錯誤。
補充:Manjaro Gnome 在 Dock 上選取的框框用圓形真的很醜…
是嗎?我看Ubuntu的軟件會比Manjaro穩定呢,始終人家用的是比較穩定的版本。不過滾動更新的好處是當軟件真的出現問題時你總有機會可以透過更新到最新版本來解決。
至於Dock的框框,好像可以在Dash to dock的設定頁內設定顯示方式
如果你有空可以貼Ubuntu和Manjaro的畫面比較一下渲染有多不同
其實安裝noto-fonts-cjk,然後再"ln -s /etc/fonts/conf.avail/70-noto-cjk.conf /etc/fonts/conf.d/70-noto-cjk.conf" 就可以將noto cjk正確套用到大部份場合。不過fontconfig仍要再稍作修改才能達至完美,以後我研究完會再寫一篇文教學。
另外今天Manjaro GNOME發佈了v18.0-rc1,Dock的highlight改了用綠色方框,應該會合你心意。
https://forum.manjaro.org/t/illyria-manjaro-gnome-v18-0-rc1-online-now/614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