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越演越烈排內(內地人)情緒,「族群」前所未有的撕裂,讓身邊的朋友感到憂心和無力。灰記則從來沒有像現在如此認同和擁抱孔子的那兩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夫子的道理顯淺不過,放諸香港今天的情況,就是你不想別人歧視你,便不要歧視別人。
當港人聲討北大學者孔慶東罵香港人是狗的言論,說孔學者侮辱、歧視港人,有否想起孔夫子的名言?孔慶東聲稱孔子的第N代後人,又身為中文系教授,卻忘卻其「萬世師表」老祖宗的肺胕之言,實在忘本。至於香港人,當中不少人聲稱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卻也忘記了儒家文化的一些精華,就是包容和同理心。舖天蓋地的蝗蟲論,意指內地人「入侵香港」,殊不知絕大部分的香港人,其人、其父母輩或祖父母輩均曾在大陸的鄉間或城市成長/生活,與今天被譏為蝗蟲的「內地同胞」無異。
不但如此,甚至有人強詞奪理,說蝗蟲非指內地人「我們一而再,再而三澄清,蝗蟲不是指中國人,是指「鋪天蓋地」的入侵行為,問題的核心,係香港人冇權 say no;問題的重點,係香港人冇權反對,作為學者,居然淪落地好似文匯大公一樣走去上綱上線,這正是香港之恥。」說此話的人是林忌,被他批判的學者是周保松。
facebook廣傳林忌對周保松的「論戰」,有興趣請自己去評理。
其實周保松只是在facebook留下感言,勸喻一下一些發表過激言論的港人,不要以偏概全,把內地人統統看成低人一等。若感權益受損,也應透過合理的法律及行政程序去解決問題。周的留言,明顯出於善意,為越來越走向極端的排外「愛港」情緒降溫,即使有人不同意他的一些觀察,例如可能不同意他所說「他們來香港觀光購物,不僅推動香港經濟,同時帶來良性的文化交流。」也絕無道理要上綱上線的批鬥,並為仇內地人的行為強辯,繼續散播仇恨的種子。
林忌抨擊周保松其中一點,可能就是因為周不能「包容」類似上圖帶有歧視性的海報。林說︰
「……市民受苦,自發集資去登報,換來的不是他們口中的關懷,不是他們口中的包容,而是一句『羞恥』?換來的是不分青紅皂白,標籤市民的意見為『歧視』?
基本法廿四條歧視外族多年,為甚麼這些口口聲聲說反歧視者,對修法的要求視而不見?說到底,他們就是定位自己為『中國人』或『中國香港人』,因此外族不是人,修法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在廣告有人劃了一幅蝗蟲,然後把這小小一角無限放大,無限上綱….」
周保松只是說了幾句「請大家不要再傳播那些有明顯種族歧視和侮辱新移民和內地同胞的海報和言論。這是實實在在的冒犯和傷害,並已令內地同學感到不安。」語氣其實相當溫和,卻被林忌抨為不分青紅皂白,標籤市民的意見為「歧視」。而問題是,周保松留言並沒有反對透過合理的法律及行政程序去解決問題,又何來對修法的要求視而不見呢?
為了達到語言上打倒周保松的效果,林忌連少數族裔人士也牽扯進來,所謂「基本法廿四條歧視外族多年,為甚麼這些口口聲聲說反歧視者,對修法的要求視而不見?」明明現在要求就廿四條修改甚至釋法的人,並非出於同情少數族裔(廿四條第三項訂明只有中國籍香港人在香港以外所生子女有居港權),希望一視同仁,而是要求取消內地「雙非」人士在港所產子女擁有居港權。灰記敢問蝗蟲論者,你們有多少人聲援去年爭取居留權的外傭?林忌的說法明顯是抹黑,只因周保松來自內地,犯了「原罪」?(有興趣了解周教授作為來自內地的香港人的經歷和感思,請看他所寫的《活在香港:一個人的移民史》)。
至於海報是否歧視,並非周保松的「無限放大、無限上綱」,面書上就有人轉貼上面這幅反內地人的海報。轉貼者荔枝王對部分港人的歧視心態感嘆道︰
「見到這樣的廣告放了在本地香港的報紙到,覺得十分心痛. 這是什麼時代?納粹黨回來了嗎?不喜歡的人(或者種族)你可以大聲話想踢走或者不準讓他們進來? Are you⋯⋯ serious? 一天不喜歡我們香港的少數民族,哪我和我的家人怎麼樣?我們bass手的老婆是內地人 – 她一天搬下來香港住她會怎麼樣?無論你對政府的不滿那麼強 – 你都要記住用比較理性的方法表達你的不滿。來香港的內地人代表到全10億人? 你講真?
近年我們大家對好多社會裡發生的事都不開心 – 這是事實。但是開始歧視人完全不是正確的反應!
我們荔枝王對我們所有內地的兄弟姐妹,樂隊們,家人,同胞,十分抱歉。希望你們明白 – 這樣的衝動行為不是代表全部港人。」
歧視的語言和行為不能被關懷和包容,只能作出指正。看到當年這位內地勇士一人面對數以十計的坦克的照片被惡搞,如今坦克變成被歧視的「蝗蟲」,令灰記感觸莫名。當年百萬港人聲援內地學生爭取民主,當年的口號是「今日北京,明日香港」,顯示港人和內地人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現實。每年香港萬計市民悼念「六四」死難者,越來越多內地人來港參與悼念活動,在在都說明港人和內地人有著面對中共強權的共同命運。
二十年來,「六四」悼念的象徵意義是對民主中國的共同期盼,而非兩地人民的分裂。現在「六四」悼念的象徵意義被顛覆,兩地人民出現前所未有的分歧、分裂,當中,部分港人非理性情緒要負一定責任。周保全絕非無中生有,反而林忌對歧視視而不見,包括對「蝗蟲論」的強辯等問題,才值得正視。
幸而facebook也不是一面倒的排斥內地人言論,有社運人士感嘆道︰「……每天也感到窒息。一方面是為著對右翼民粹下攻擊內地人的言語而痛心;也明白到這種攻擊是香港在主權移交十多年來,被中共陰乾下衍生的恐慌的產物,我作為現被政治檢控的人,體會尤深。另一方面作為多年來參與城鄉運動的人,社區人情味和網絡是我們提倡的價值,我們會歌頌幾代居於菜園村的可貴鄰舍之情,但沒有這數十載親情的人,是不是就代表我們要除之而後快?應容許多少遊客來港可以討論;應讓多少人來港生子都可以討論;公民權和醫療權是否掛鉤都可以討論;但不要把我們的法治精神斷送(如釋法),不要把制度問題變成內地人的原罪,可以嗎?我同意可以為公民權定義在視香港為家的人(不論現在或未來),但一視同仁,包括外傭、外國人和內地人,可以嗎?」
長期居於內地的香港文化界前輩陳冠中,亦託人代轉載發言於facebook︰「受陳冠中先生所託代他發佈: 向任何助長族群矛盾的言論與行為說不 要抗議就去抗議香港政府,要政府拿出辦法解決問題。要糟質就去糟質特首、特首候選人、港區人大政協代表,要他們表態、提案。冤有頭債有主!不要欺負遊客、不要羞辱外來人,以多欺少太低莊。不管甚麼人,我們都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難道我們這點都不懂? 我們香港人就這麼容易被人煽動?族群對立除了挑起兩地仇恨,還能解決甚麼問題?香港若繼續給族群仇視情緒綁架,我們都將成了面目猙獰的人。香港人要拒絕族群對立的思維。做個勇敢的香港人,向任何助長族群仇恨的言論與行為說不。 陳冠中..」
有年輕人不認識陳冠中,學者羅永生介紹道︰「陳冠中是80年代初中英談判期間唯一在其主編雜誌《號外》提出香港自治自決,批判民族主義的前輩。」灰記想以羅永生的介紹向那些陳雲城邦論支持者說一聲,香港人要自治自決不是問題,要向中共說不不是問題,灰記支持真正意義的香港自主,但最重要不要被陝隘的「民族/ 族群」情緒綁架,變成「面目猙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