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何為真正的民主(民主≠少數服從多數)

轉載來源:趣談何為真正的民主- 皓易堂的博文- 美國中文網

http://gate.sinovision.net:82/gate/big5/blog.sinovision.net/home.php?mod=space&uid=221246&do=blog&id=179767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天真的以為: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如果看不清楚濫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的巨大危害,你就永遠無法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民主。

民主是什麼呢?很多人一定會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嘛,民主就是代表大多數人的意願,比如有 5 個人去旅遊, 4 個人想游泳, 1 個人想打球,那麼民主的決策一定是去游泳,如果最後的決策是去打球,那就變成專制了。

可別忙,當我們把上面的例子稍微改變一下,你就會驚愕地發現,這個 " 民主 " 竟然是只披著羊皮的大尾巴狼:比如 5 個人中有 4 人認為 1 人該死,那麼民主的決策就是 " 合法 " 地把那個可憐的傢夥殺死!

你也許會說,這沒什麼錯啊,如果大家都認為一個人該死,那他怎麼可能沒罪呢?不幸的是,的確有這種可能。事實上,民主的內涵遠非 " 大多數 " 這麼簡單,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只好把那些陳舊的歷史書從垃圾桶裏翻出來,仔細讀一讀。

繼續閱讀

《悲慘世界》在香港

Young Cosette sweeping: 1886 engraving for Victor Hugo’s Les Miserables. French illustrator Émile Bayard drew the sketch of Cosette for the first edition, and this engraving was prepared for an 1886 edition. The image has become emblematic of the entire story, being used in promotional art for various versions of the musical. (公有圖片)

原文轉載自輔仁媒體 作者:無妄齋

 

惟律法與風俗引致嚴苛之社會非難恆存於世,在文明國度將人間化為地獄,並教人類天賜的福祉遭罹厄運。但凡本世紀的三大難題 - 貧困令男人潦倒、飢餓使女人墮落、黑暗叫孩童羸弱 - 未能解決;社會之窒礙依舊在世間一隅發生 - 換言之,一旦世界尚存有愚昧與悲慘,像本書之作必不至無益於世。
-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序言

雨果(Victor Hugo)筆下的《悲慘世界》,故事設定在動蘯不安的時代。法國在大革命以後歷經數代帝制復辟,迎來七月革命後由貴族與資產階級支持下建立的王朝。原以為長久的混亂終告過去,人民權利得以保障,然而事與願違。新政府「飲水思源」,以君主立憲之名,不僅設法鞏固君主的威權,亦不忘惠及昔時鼎力相助的資本家們。對於貧苦大眾的訴求,他們卻視若無睹。

孔丘嘗言: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進步的社會無可避免會出現貧富不均,可怖的是在上者為富不仁。其時巴黎可不是人間樂土,餓殍滿道,風雨飄搖。急速工業化令農民生計幾近斷絕,貧病交迫使民眾朝不保夕,政令偏頗於貴族財閥教他們毫無憐惜之心,變本加厲地向下層剝削。

繼續閱讀

龍應台︰不會鬧事的一代

此乃龍應台於1985年9月3日發表的文章,以下文本轉自香港雜評

今年5月27日的《紐約客》雜誌有這樣一篇文章:

我的母親生在柏林,僥幸逃過猶太人的大屠殺。今年母親節,我請她去看場電影。這部影片非常賣座,故事好像與非洲的黑人有關。排隊買票的行列很長。有一個年輕白人在行列間來往發散傳單,勸大家不要買票,因為這部片子是南非製作的。排隊的人大概都想的和我一樣:怪了;不看由我自己決定,不用你來告訴我。所以沒人理他。

入場之後,燈黑了電影正要開始,前座的兩個年輕女孩突然站起來面對觀眾,大聲地演講,解釋這部影片如何地蔑視南非黑人的慘境,希望大家抵制。觀眾中噓聲四起,有人不耐煩地大叫:這裡是美國﹔你要抗議到外面去!也有生氣的聲音喊著:我們付了五塊錢電影票讓我們自己決定愛看不看!然而有個微弱的聲音說:聽聽她們說什麼也好!

繼續閱讀

《就業志願》

以下故事轉自【裏夢城別館】

http://internaldream.blog132.fc2.com/blog-entry-276.html

某日,某時,某學校,正舉行家長日。

一位班導師將要接見一位問題學生的家長。那孩子太過頑劣令校方很頭痛,老師正想要趁機對他的父母好好說一下。

「你們的孩子有很多問題。」

聽到這句話,孩子的家長似乎一點也不驚訝。老師只好繼續說下去。

「就先說學業吧,令郎的成績實在慘不忍睹,這樣下去不可能畢業。」「為甚麼呢?老師,我的孩子都很用功地溫習和做家課。」

「可是他的答案全部都不合格。」

「老師,這我可不明白了。比如這份歷史試卷,我的孩子分析了事件的遠近因果,又舉出了其他的歷史例子去支持他的想法,這樣回答有甚麼問題呢?」

繼續閱讀

我把兒子送到美國竟然這樣教育?!

本文轉自:http://jdev.tw/newlife/?p=1368

部分重要過程以藍色標示,主旨重點以紅色標示

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他進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的時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了一個我並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終日憂心忡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至少讓學生玩二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沒有教科書。 那個金髮碧眼的美國女教師看見了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後,溫文爾雅地說:“我可以告訴你,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不用學了!”面對她充滿善意的笑臉,我就像挨了一悶棍。一時間,真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繼續閱讀

ZIP, 一個沒落天才的故事

也許在天之靈的Philip Katz並沒有想到有這一天,作為下載量達到1億4000萬次,成就壓縮標準zip的Winzip計算公司好象沒有考慮過用其技術來賺錢的事(實際上很少 有人會在WinZip試用期過後支付29美元購買正版授權,因此WinZip至今都沒有獲得太多利潤)。它為大家提供一款如此經典的壓縮軟體,曾經,它是 何等輝煌,但如今卻威風難再。或者正如歌詞所說:”想回到過去,試著讓故事繼續,至少不再讓你離我而去…”

ZIP 背後是一個沒落天才的故事,Phil Katz 不願意為一個壓縮軟件付錢,因此索性自己編寫一個更好的算法,然後免費公開,但他於 2000 年 4 月 14 日被發現死於一家汽車旅館,年僅 37 歲,死時手中握著一個空酒瓶…… 繼續閱讀

這些事在香港是奇恥大辱,在大陸卻是良好的教材,也是良好的誘因讓他們探索權力分立的功能和重要性。煲呔,唔理你有心定無意,為同胞又好為維護同承傳香港核心價值又好,你都係認左佢嫁啦。

灰記客

香港越演越烈排內(內地人)情緒,「族群」前所未有的撕裂,讓身邊的朋友感到憂心和無力。灰記則從來沒有像現在如此認同和擁抱孔子的那兩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夫子的道理顯淺不過,放諸香港今天的情況,就是你不想別人歧視你,便不要歧視別人。

當港人聲討北大學者孔慶東罵香港人是狗的言論,說孔學者侮辱、歧視港人,有否想起孔夫子的名言?孔慶東聲稱孔子的第N代後人,又身為中文系教授,卻忘卻其「萬世師表」老祖宗的肺胕之言,實在忘本。至於香港人,當中不少人聲稱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卻也忘記了儒家文化的一些精華,就是包容和同理心。舖天蓋地的蝗蟲論,意指內地人「入侵香港」,殊不知絕大部分的香港人,其人、其父母輩或祖父母輩均曾在大陸的鄉間或城市成長/生活,與今天被譏為蝗蟲的「內地同胞」無異。

不但如此,甚至有人強詞奪理,說蝗蟲非指內地人「我們一而再,再而三澄清,蝗蟲不是指中國人,是指「鋪天蓋地」的入侵行為,問題的核心,係香港人冇權 say no;問題的重點,係香港人冇權反對,作為學者,居然淪落地好似文匯大公一樣走去上綱上線,這正是香港之恥。」說此話的人是林忌,被他批判的學者是周保松。

facebook廣傳林忌對周保松的「論戰」,有興趣請自己去評理。

其實周保松只是在facebook留下感言,勸喻一下一些發表過激言論的港人,不要以偏概全,把內地人統統看成低人一等。若感權益受損,也應透過合理的法律及行政程序去解決問題。周的留言,明顯出於善意,為越來越走向極端的排外「愛港」情緒降溫,即使有人不同意他的一些觀察,例如可能不同意他所說「他們來香港觀光購物,不僅推動香港經濟,同時帶來良性的文化交流。」也絕無道理要上綱上線的批鬥,並為仇內地人的行為強辯,繼續散播仇恨的種子。

林忌抨擊周保松其中一點,可能就是因為周不能「包容」類似上圖帶有歧視性的海報。林說︰

「……市民受苦,自發集資去登報,換來的不是他們口中的關懷,不是他們口中的包容,而是一句『羞恥』?換來的是不分青紅皂白,標籤市民的意見為『歧視』?

基本法廿四條歧視外族多年,為甚麼這些口口聲聲說反歧視者,對修法的要求視而不見?說到底,他們就是定位自己為『中國人』或『中國香港人』,因此外族不是人,修法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在廣告有人劃了一幅蝗蟲,然後把這小小一角無限放大,無限上綱….」

周保松只是說了幾句「請大家不要再傳播那些有明顯種族歧視和侮辱新移民和內地同胞的海報和言論。這是實實在在的冒犯和傷害,並已令內地同學感到不安。」語氣其實相當溫和,卻被林忌抨為不分青紅皂白,標籤市民的意見為「歧視」。而問題是,周保松留言並沒有反對透過合理的法律及行政程序去解決問題,又何來對修法的要求視而不見呢?

為了達到語言上打倒周保松的效果,林忌連少數族裔人士也牽扯進來,所謂「基本法廿四條歧視外族多年,為甚麼這些口口聲聲說反歧視者,對修法的要求視而不見?」明明現在要求就廿四條修改甚至釋法的人,並非出於同情少數族裔(廿四條第三項訂明只有中國籍香港人在香港以外所生子女有居港權),希望一視同仁,而是要求取消內地「雙非」人士在港所產子女擁有居港權。灰記敢問蝗蟲論者,你們有多少人聲援去年爭取居留權的外傭?林忌的說法明顯是抹黑,只因周保松來自內地,犯了「原罪」?(有興趣了解周教授作為來自內地的香港人的經歷和感思,請看他所寫的《活在香港:一個人的移民史》)。

至於海報是否歧視,並非周保松的「無限放大、無限上綱」,面書上就有人轉貼上面這幅反內地人的海報。轉貼者荔枝王對部分港人的歧視心態感嘆道︰

「見到這樣的廣告放了在本地香港的報紙到,覺得十分心痛. 這是什麼時代?納粹黨回來了嗎?不喜歡的人(或者種族)你可以大聲話想踢走或者不準讓他們進來? Are you⋯⋯ serious? 一天不喜歡我們香港的少數民族,哪我和我的家人怎麼樣?我們bass手的老婆是內地人 – 她一天搬下來香港住她會怎麼樣?無論你對政府的不滿那麼強 – 你都要記住用比較理性的方法表達你的不滿。來香港的內地人代表到全10億人? 你講真?

近年我們大家對好多社會裡發生的事都不開心 – 這是事實。但是開始歧視人完全不是正確的反應!
我們荔枝王對我們所有內地的兄弟姐妹,樂隊們,家人,同胞,十分抱歉。希望你們明白 – 這樣的衝動行為不是代表全部港人。」

歧視的語言和行為不能被關懷和包容,只能作出指正。看到當年這位內地勇士一人面對數以十計的坦克的照片被惡搞,如今坦克變成被歧視的「蝗蟲」,令灰記感觸莫名。當年百萬港人聲援內地學生爭取民主,當年的口號是「今日北京,明日香港」,顯示港人和內地人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現實。每年香港萬計市民悼念「六四」死難者,越來越多內地人來港參與悼念活動,在在都說明港人和內地人有著面對中共強權的共同命運。

二十年來,「六四」悼念的象徵意義是對民主中國的共同期盼,而非兩地人民的分裂。現在「六四」悼念的象徵意義被顛覆,兩地人民出現前所未有的分歧、分裂,當中,部分港人非理性情緒要負一定責任。周保全絕非無中生有,反而林忌對歧視視而不見,包括對「蝗蟲論」的強辯等問題,才值得正視。

幸而facebook也不是一面倒的排斥內地人言論,有社運人士感嘆道︰「……每天也感到窒息。一方面是為著對右翼民粹下攻擊內地人的言語而痛心;也明白到這種攻擊是香港在主權移交十多年來,被中共陰乾下衍生的恐慌的產物,我作為現被政治檢控的人,體會尤深。另一方面作為多年來參與城鄉運動的人,社區人情味和網絡是我們提倡的價值,我們會歌頌幾代居於菜園村的可貴鄰舍之情,但沒有這數十載親情的人,是不是就代表我們要除之而後快?應容許多少遊客來港可以討論;應讓多少人來港生子都可以討論;公民權和醫療權是否掛鉤都可以討論;但不要把我們的法治精神斷送(如釋法),不要把制度問題變成內地人的原罪,可以嗎?我同意可以為公民權定義在視香港為家的人(不論現在或未來),但一視同仁,包括外傭、外國人和內地人,可以嗎?」

長期居於內地的香港文化界前輩陳冠中,亦託人代轉載發言於facebook︰「受陳冠中先生所託代他發佈: 向任何助長族群矛盾的言論與行為說不 要抗議就去抗議香港政府,要政府拿出辦法解決問題。要糟質就去糟質特首、特首候選人、港區人大政協代表,要他們表態、提案。冤有頭債有主!不要欺負遊客、不要羞辱外來人,以多欺少太低莊。不管甚麼人,我們都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難道我們這點都不懂? 我們香港人就這麼容易被人煽動?族群對立除了挑起兩地仇恨,還能解決甚麼問題?香港若繼續給族群仇視情緒綁架,我們都將成了面目猙獰的人。香港人要拒絕族群對立的思維。做個勇敢的香港人,向任何助長族群仇恨的言論與行為說不。 陳冠中..」

有年輕人不認識陳冠中,學者羅永生介紹道︰「陳冠中是80年代初中英談判期間唯一在其主編雜誌《號外》提出香港自治自決,批判民族主義的前輩。」灰記想以羅永生的介紹向那些陳雲城邦論支持者說一聲,香港人要自治自決不是問題,要向中共說不不是問題,灰記支持真正意義的香港自主,但最重要不要被陝隘的「民族/ 族群」情緒綁架,變成「面目猙獰的人」!

View original post

香港離開「中國」,跟本沒甚麼大不了-前言

比城邦自治更進取的港獨論調,值得思考

看孔庆东胡言乱语,浅谈香港地位

德孤的小岛

最近因为北大臭嘴教授孔庆东的脏言乱语搞得香港人过年过得不舒坦。这位孔教授真是大陆百姓之耻,除了其肮脏的言语之外,还说明了其人之人品之恶劣,说明其自大,盲目傲慢,目光短浅,心胸狭窄,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做怪。

他所谓的香港靠大陆供水供应蔬菜之类,好像是大陆白白的送水送蔬菜给香港呢。殊不知,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各地区之间互通有无,待价而沽,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想,北京城里人,包括那个孔庆东,恐怕也没有蔬菜吃,这不还得外地供给吗?中国内地许多城市的食用水未必就是当地地下水,有很多都是周边农村的大江大河供给的。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香港从大陆购买的水价是十分的高的,要比马来西亚卖给新加坡的水价高出将近三百倍,人家是两个不同国家,而香港据说还算是中国一部分呢。

香港自从回归祖国之后,许多中国人始终没有把香港人当成中国人,没有把香港当成中国的其中一个城市。一方面大陆人都喜欢移民香港,除了那些大牌明星纷纷拿香港永久居留权外,不少中国孕妇纷纷到香港生产,这样生出来的宝宝能有香港居留权。

可是一方面,大陆因为经济好像起飞,钱多了烧得荒,而香港则因为与世界经济接轨,受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影响,好像需要大陆的支持,所以许多大陆人盲目骄傲了,看不起香港了,这位孔教授就是一个典型。这些人在香港比大陆好的时候,是仰起头看香港的,而当香港需要大陆帮助的时候,则就换了一副嘴脸了,这叫狗眼看人低。

其实,大陆到底会怎么样,谁也难说得准,现在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随时爆发。在我看来,香港在中国的地位是中国内地任何城市所无法取代的。

除了香港是自由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是航运中心外,我认为香港的政治自由,法治社会是任何大陆城市所没法比的。不少大陆内地人士在香港出书,因为内地没有言论自由,没有出版自由,等等,都说明,香港是中国的有别于北京的一个政治中心。

中国过去搞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依靠香港和世界经济接轨,以后如果搞政治体制改革,我认为还是需要靠香港,需要靠香港同世界政治接轨。

当然,香港现在由于受制于大陆,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裹足不前。我想这应该是不少香港人,大陆人应该关注的事情。香港应该比大陆先一步实现政治民主化。香港有很好的基础,包括言论自由,包括良好的法治制度,以及非常好的香港市民。

说到香港市民,作为大陆人,我是感激他们的,每次大陆有事情,香港从来没有缺席过。比如说那一年的天安门镇压,香港人个个上街,抗议屠杀人民的政府,从那以后,每一年,香港在维园都有举行纪念活动,二十多年如一日,十分的难得。

可见,香港人与大陆人相比,他们并不盲目,他们关心政治,并不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

孔教授骂香港人,说香港人还是殖民地思想,其实,做殖民地是香港人的错吗?台湾人也做过日本的殖民地,他们之中一部分亲日,我看这并不是他们的错。

就好像大陆人受共产党统治,至今还有许多人没有觉醒,这是他们的错吗?

当然,话说回来,香港这几年,越来越依赖大陆,确实需要反思,我认为香港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尤其是香港人需要争取相对独立,保证两制的实施,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在经济上,也不能过分依赖大陆。台湾民进党反对ECFA不是没有道理的。

View origina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