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變水浸 亂作假支出 基金0用途 財爺篤數新偽術
財爺原本預計本年度有34億赤字,最終卻有649億元盈餘,實際原因在於上年預算案於經濟前景難以出現衰退的情況下將收入估算大幅減少數百億,最終上年度除經濟增長外,賣地和印花稅收入更大增。
本年度預算案再估算會有赤字,因為財爺將支出增加超過500億。不過,紓困措施與往年幾乎一樣,而金額卻更少,只有330億,並無長遠解決社會問題的政策。
支出主要用於投放各種基金,但各基金效用成疑,用途不受規管,各黨派炮轟政府製造「基金文化」,將公共政策外判,並以注資基金避開立法會和公眾對財政運用和政策施行的監察。
以下為部分假支出例子:
- 將150億注入關愛基金,但關愛基金能夠派出的福利不應多於綜援,每年應只能用10億左右;
- 僱員再培訓局,掩有20億資產,而且每年只用6-7億,預算案卻注資150億,由於再培訓局課程主要由工聯會舉辦,注資有向工聯會輸送資金之嫌;
- 環保基金注資50億,基金過去3年向各式各樣的團體撥款8千萬、1.4億和1.6億元,不少親中保守社團受惠並取得佔整體相當部分的款項,他們的活動更被質疑是借還保為名作政治宣傳,但環保團體卻指基金申請困難而沒有申請撥款。
- 將50億注入語文基金,期望提升港人語文水平。但過去近20年基金只花去約34億,而且普遍認為基金無助提升語文,基金亦甚無建樹,田北辰表示,該會的功能並非提升英語和普通話水平,而是配合教學政策。
- 以4.8億設立「準教師海外留學計劃」,純粹資助20人到外國進修並回流做教師
(教育界普遍認為教師不受精英歡迎,是由於教育制度對教師的壓迫,以及,以金錢利誘他人投身教育,教師並全心教育,有違師德)
紓困措施亦被指富有階層受惠更多,例如擁有較多公司或物業的富人能得到多重利得稅寬減和電費補貼,或加劇貧富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