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偶爾發現原來Adobe在上年11月中已悄悄更新了思源黑體(Source Han Sans),版本由v1.004跳至v2.000,Google方面亦於11月尾隨同更新了同源的Noto CJK的git。從Adobe的blog上可以看到這個相隔近3年半的更新主要內容如下:
繼續閱讀各種關於電腦使用的題材
在設定字型時一個最令人頭痛的問題是選擇字型。既要看得舒服,又要美感充足,更要與其他風格的字型互相配襯,講究起來或許可以編出一篇論文。青鳥不是字型美學的專家,難以很學術地評價各種字體,只是憑感覺選出滿意的字型配搭,不過也可以分享一下我的配字過程。
(知道封面的句字有什麼來頭嗎?文末開估!) 繼續閱讀
用了Manjaro GNOME數月,有一個地方一直讓人十分在意,就是它的文字顯示。雖然系統能夠正確顯示中英日韓所有文字,但感覺文字字距過寬過大,中文顯示又比較模糊。為此青鳥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字型顯示的設定,終於對Linux上複雜的字型設定有多點了解,並得出一套相對滿意的配置方案。
繼續閱讀桌面環境(Desktop Environment, DE)是現代作業系統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份。想想每當Windows升級新版本,總有不少人拒絕升級,箇中原因很多都離不開討厭新版的外觀、不習慣新的操作介面、新版預設軟件等,這些矛頭其實都是指向它的DE,可想而知DE對於一個系統是多重要!DE所提供的不單是一種外觀佈局,還包含了一套已整合的工作環境和一套操作哲學,在選擇一個操作系統時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在選擇DE。
言歸正傳,青鳥對近來的GNOME 3這個Linux DE是頗有好感的,主要是因為它比較前衛的操作介面,較為完善的應用整合。而它從前種種為人垢病的問題,包括缺乏自訂空間、操作不便、容易崩潰等,到今時今日已大有改善,實在值得一試。所以藉著今次重裝系統,就索性轉裝Manjaro GNOME。由於早前已介紹過Manjaro的系統特性,今次就集中評價GNOME Edition的桌面環境。 繼續閱讀
Source: quickmeme.com
雖然說Arch的系統有非常自由的空間讓用家選擇自己偏好使用的軟件,但適當的預載軟件卻能免卻不少安裝和設定的煩惱。所以在安裝Manjaro GNOME前先羅列出一堆Xfce edition和GNOME edition所預載的應用,方便參考比較。
下表所收集的相信是Manjaro預載的絕大多數圖形介面應用程式,至於文字介面的工具暫時未有點算。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繼續閱讀
自上次介紹Manjaro後已經過了3個月,到現時為止我的Manjaro體驗仍然是相當滿意的。Manjaro用起來比之前在Notebook上的Windows 8.1爽快不少。相比起另一個慣常使用的Linux版本Ubuntu,Manjaro亦有一些比較討好的地方。以下簡略分享一些方面的使用感受。
滾動更新(Rolling Release)是Ubuntu與Manjaro之間最關鍵的分別。在Ubuntu上,很多的軟件版本都頗為陳舊,用起來心裡總是覺得不爽,有時會覺得欠缺了一些應有的功能或有安全隱憂。在Manjaro的rolling release上我總會得到接近最新的軟件版本。相對而言,rolling release的系統會比較不穩定,但Manjaro比起Arch會在發佈新版本軟件時花更多的時間作測試,直至現時為止我都沒有遇到很大的問題。
對於安裝第三方軟件,很多軟件其實都沒有軟件開發者或Manjaro的官方支援,除了最原始compile from source以外,以往在Ubuntu一般可以找第三方維護的Personal Package Archives (PPA)。而在Manjaro則可以用yaourt連到Arch User Repository (AUR),利用其他用家製作的script來安裝。因為AUR的資源是集中的,用yaourt就可以輕鬆搜尋到想要的軟件,不用像PPA那樣需要自行上網搜尋和加進apt。而且AUR有評分系統和用家留言,可以更容易知道哪個package是比較正常而可以放心安裝。假如對安裝流程有疑惑,甚至可以自行檢視和編輯安裝用的script。
AUR在搜尋和安裝第三方軟件時會比較便利。憑評分、用戶留言等可以幫助分辨較可靠的package
近幾年在Linux的世界中,除了無人不曉的Ubuntu、Fedora等外,還有一個發行版正急速冒起。它在知名Linux資訊站DistroWatch.com中的瀏覽量排行榜中一直長居三甲位置,它就是Manjaro Linux。
由於青鳥已經受不了Windows 8.1在自己的手提電腦上龜速運行,繼而想嘗試轉用Linux,又想了解Ubuntu以外的Linux版本,所以就選擇了Manjaro並向大家報告一下了!
(Manjaro這個名字,是來自非洲最高的山——乞力馬扎羅山 Kilimanjaro,如果有留意本Blog的朋友,應該會見過本Blog其中一篇文章正是與這座山有關!) 繼續閱讀
大家買Router的時候都會看它的WiFi速度數據,即是那些N300、N450、AC1200、AC1900諸如此類。但是你知道這些數字實際上代表什麼嗎?而要達到規格上聲稱的速度,你又要符合什麼條件呢?看完以下解釋,你會發現你往往連它標示速度的一半也難以得到!
繼續閱讀Broadcom CrystalHD是在高清影視剛剛普及的年代用作硬解高清影片的外置解碼器,特別廣泛用於處理器運算能力低下的Netbook以補充其多媒體處理能力。試想想一部連上網開多幾個分頁都會lag的電腦竟然可以流暢地播放1080P影片,是多麼神奇的事!
所有電腦廠商都早已停止對CrystalHD提供支援,不少驅動程式的來源只停留在Windows 7 32-bit的版本。假如你已升級你手上Netbook的Windows版本,或是曾經洗機,要重新安裝和設定使用CrystalHD都是非常困難,以下是青鳥所使用的方法,讓大家參考: 繼續閱讀
Linux系統一直以自由、開源、免費和非商業化見稱,與Windows、mac OS並列三大電腦操作系統。對IT人來說,Linux是一片聖地,但在工作和研究以外使用Linux,就連他們都未必十分受落,更遑論要普羅大眾接受。始終它在操作上不及其餘兩大系統直觀簡單,也相對缺乏功能全面而大眾化的軟件。不過這個情況近年已改善了不少,現在Linux於各個日常生活的應用上,都有不少優秀的軟件可供選用,甚至不額外安裝軟件,一些Linux的發行版本如Ubuntu就內置了非常豐富的軟件來為各種日常需要提供基本功能,這足令大家重新考慮將Linux作為日常使用的作業系統。
以下青鳥會按各個日常電腦用途簡短羅列一些可在Linux運行、高質素而適合普羅大眾使用的軟件,供各位有意將Linux日用化的人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