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mtschnecken einfach machen 自製蘋果肉桂捲

Kürzlich habe ich gemerkt, dass Lidl ein interessantes Produkt verkauft. Mit einem bereiten Teig und einer Apfel-Zimt-Füllung kann man leckere Zimtschnecken in 20 Minuten einfach selbst machen! Hier ist die Anleitung:

最近在Lidl超市發現他們新推出了一款頗為有趣的產品,是一個可以簡單自製美味可口的蘋果肉桂捲材料包。內含一捲製好的麵團和一樽蘋果肉桂醬,只花20分鐘即可製成。以下介紹一下做法:

繼續閱讀

德國DHL智能櫃寄包裹初體驗

寄包裹總是一件麻煩的事,在外地更甚。找紙箱、貼地址、度高磅重,已經費時失事,最麻煩更是要在辦公時間到郵局排長龍,天寒地凍、重重防疫措施加上言語障礙實在令人卻步。但原來,現在用智能櫃就可以完成投寄,節省不少功夫!

這次我需要退回一件從網店購買的貨物,而整個投寄過程,我需要的材料就只有當初寄件來的紙箱和封箱膠紙,其餘步驟一律在網上和智能櫃輕鬆處理,連郵票和地址都無需自行列印,完全不用煩惱有什麼是難以準備。

繼續閱讀

德國疫情第二秋之觀察

8月以來,德國的疫苗供應步入穩定,防疫措施亦逐步放寬。很多人——尤其是已完成接種疫苗的人,生活已比一年前自由得多。不過,疫情是否正步向終結呢?從今日(10月27日)德國時代周報的統計圖表作一點觀察。

繼續閱讀

【弗賴堡探索】7分鐘遊Dreisam

世界上大多數的城市,少不了有一個孕育它的水源,而900年來一直孕育著弗賴堡的,是一條名為Dreisam的河流。它從西住東流與另一條名為Elz的河流匯合,最終流入萊茵河。弗賴堡古城即倚Dreisam北岸而建。

繼續閱讀

疫苗中心內的德文小尷尬

市內的大型活動及展覽中心被徵用作疫苗中心

去打疫苗,最尷尬的情況是和工作人員對答。自問德文水平還是十分勉強,當面對答通常撐不了三句就要舉手投降,但這次還是硬著頭皮嘗試撐到最後一刻,最後得出兩種不同的尷尬。

繼續閱讀

勿當奴門

馬丁門(Martinstor)是弗賴堡僅存的兩道中世紀城門之一。為了爭取更廣闊的空間,市議會在1901年決定將城門改建,城門就由22米被加高到60米,旁邊再多建了一道更闊的門。後來McDonald’s進駐側門,大大個招牌掛上,Martinstor就開始被戲稱為McDonald’s-Tor。

今天起我會叫它做勿當奴門。

外國的月圓

由新聞知道前晚香港有超級血月觀賞,即喺size較大嘅超級月亮同月全食同時出現。本來我都不以為然——反正喺德國睇唔到,就算睇到都無心無力特登出去賞月。點知琴晚咁啱遲咗食飯,食完飯hea完拎碗碟出房洗時都已經十一點幾(順便提下家陣5月個天要差唔多10點先黑齊),一望出露台就見到個巨型月亮啱啱好由遠處一棟樓旁邊緩緩升起。雖然唔係傳說中的紅色血月,但撞正大大個月亮啱啱好係山邊冒出又係正棟建築物旁邊,個畫面都有啲震撼。我二話不說就入返房拎相機同腳架出黎,想話影低呢一個畫面。

繼續閱讀

在歐洲賞櫻

不知不覺在德國的第一個學期已經完結。挨過漫長的考試煎熬,沉鬱的冬天也短暫換上春日……甚至是初夏的氣息,為下個學期提供一點喘息的空間。

這幾天弗賴堡的人工湖擠滿了享受陽光的人群

這幾天弗賴堡的人工湖擠滿了享受陽光的人群,在這裡無論是踩單車、散步、坐在草地上野餐、欣賞日落,甚至是燒烤,都是一大樂事。然而,這幾天我有一個新的發現,就是賞櫻。

繼續閱讀

雪景如畫

查過數據早知弗賴堡氣候比較和暖,冬季平均氣溫都有個位數,平均雪量最高的一個月也只有不足4厘米,所以我從一開始就對弗賴堡的雪景沒有什麼期待。事實上今季自12月首日迎來初雪後弗賴堡也沒有下過多少次雪,而且每次雪量都很稀少和短暫,合符預料。然而好戲實在後頭。

繼續閱讀

德.意志 序

離開香港兩月有餘,這篇序本該早要寫下,沒想到開學的壓力迫人,以致到近日才稍有空間和精力為自己人生新一場歷險寫下序章。

這一刻的青鳥正身處德國西南部的弗賴堡,修讀關於嵌入式系统的碩士課程,進一步涉獵自己興趣的範疇,並踏進一個長久以來的幻想。

自己一直對西方世界尤其歐洲的方方面面充滿興趣,很多年前已有到外國一闖的念頭,尤其是4年前首次踏足歐洲到丹麥交流後,這種志趣更是有增無減。不過基於種種的原因,包括個人能力,以及對香港前途的盼望等,使我一直沒有切實追求,直到上年這個接近「now or never」的地步,我才終於決心將計劃付諸實行。

德國從來都不是香港人到海外留學的熱門選擇,但對我而言這個國家卻是我一直以來最感興趣的目的地,更是一個僅有而且相信合適自己的選擇。德國的歷史和文化氣息固然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到德國讀書另一個關鍵的吸引之處乃在於其低廉的讀書成本,尤其德國的公立大學都是免學費或只收取極低的學費,當地物價也不算高昂,論自身財政能力德國其實是近乎唯一的選項。另一方面,語言卻是個令很多人對德國卻步的原因。即使近年德國已有很多全英語的碩士課程,但要融入德國生活甚至留德發展的話學習德文仍是不可或缺,可是學習新語言的重擔以及德文的學習難度卻又令人聞風喪膽。對於這一點我倒是沒有多大的抗拒,因為自己一直對學習德文有一定的興趣,縱使自問沒有多大的語言天份,但這個難關個人是願意剋服的。最後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教育質素。雖然德國的大學都沒有突出的國際排名,但各大學的教育質素普遍都是受到肯定的,而且作為工業和科技大國,德國的工學科目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因此,我確信這裡會是個適合我繼續進修、尋找未來路向的地方。

為何這個系列會叫《德.意志》?除了因為德文Deutsch的中譯就是德意志外,亦因為這一段旅程無疑會成為我人生的轉淚點。踏出這一步意味著自己未來的走向將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未來亦會充滿更多未知和挑戰,需要無比的意志來走好這段路。所以我希望透過這個系列好好紀錄這段歷程,儘可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一一記下。

文字紀錄需要時間蘊釀,不過青鳥也不時會在Instagram分享一些即時紀錄和攝影作品,各位不妨追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