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造車乃紛爭之源

新界東北發展進入最後諮詢,居民到最近才猛然驚醒自己被規劃,廣大市民在最後一刻才注意到發展計劃,窺探之下方驚覺發現意念和細節與市民想法迴異,令人疑慮,以致引起社會反彈。造成此計劃乃至其他議題上紛爭,筆者認為頗大程度上是出於政府一貫閉門造車的策劃方式。

規劃署在《城市論壇》上透露,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早於18年前開始醞釀,正正自曝其醜。為何18年前的計劃到今時今日才讓廣大市民得悉?規劃從18年前已經開始,到14年後第一份文件出台後,區議會、鄉委會等地區組織才被正式知會(1),正式諮詢甚至在近月才開始,在此之前最多只聞樓梯響,我們顯然是「被規則」。此外,通知地區組織是間接的資訊發佈渠道,以區議會來說,議員從來都是低票選出,根本沒有足夠民意認受,與居民關係未必親密;鄉委會更是既得利益者,他們隨時隱瞞居民尤其是非原居民。政府應該知道這些都不是有效的資訊發佈渠道,為何就沒有一個有效直接的方式如信件和告示來通知村民,要到他們在蛇宴吃到一半、或社區服務組織造訪才發現蛛絲馬跡?政府又說已設立專題網站,在北角等地放置計劃文件,但村民根本無從得悉事件,又如何查閱?況且文件放置地點詭秘,一般市民根本不會察覺其存在。

香港人的公民參與意識低雖是罪過,不過政府也沒有理由得過且過,以為諮詢區議會、鄉委會、城規會等組織就等同諮詢了民意然後任意妄為(按:實際上只是簡介會,連諮詢也談不上),他們根本無法代表市民本身發言,如今引起反彈,正正是因為政府以為自己已得到民意授權進行規劃,實際上就連最直接受影響的人都被蒙在鼓裡。

另外,政府的角色不是地產商,不是居民自願賣地搬遷,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大興土木。地產商做土地發展,政府做的是規劃,而城市規劃關乎城市整體而長遠的發展,很應該全民參與,並盡量由下而上策劃,而不是只著眼於當區。但政府一直以來都是從上而下行事,幾個人關起門來暗中策劃(2),區內人士只有在落實前「被諮詢」的份兒,其他市民甚至會被忽視(3)。當一份計劃莫名奇妙地放到大家面前,發現自己的未來原來不知不覺已被劃定,說發展就發展,說收地就收地,市民自然憤怒。政府應該容許民間加入策劃,他們雖未必是專業,但至少讓大家實實在在參與其中,民間主導亦能將政策導向更正確的方向。同時政府需要更主動和積極邀請大眾參與,不要以為形式上做了諮詢、宣傳就等於完事,要確保工作是達到成效,社會要有充份理解和關注才可繼續推展下去,否則曠日持久的諮詢亦只是虛渡光陰。不過,對於一個圖謀不軌、政治權術無日無之的政府來說,以上理想似乎太過遙遠……

有些人在這個時候總會叫大家向前看,不要妨礙更不要推倒,但很多政策本來就在狹隘見解、體制缺陷、不民主、假透明等不義情況下產生並蒙混過來,如今卻要求人們不要回溯追究,質問其問題本質,只讓人著眼於技術上的枝節,顯然將市民化作蟻民。生米已煮成熟飯,大家只能被吃飯,最多只讓你選擇撈口湯、吃少口,卻沒有討論吃粥、吃麵甚至不吃的餘地。

政府閉門造車,以致公眾被蒙在鼓裡,加上內容不符民意,甚至計劃目的意圖不清,激起社會反彈是理所當然,重新讓公眾參與和定奪方為正途。香港人需要自主,不要再任人擺佈!

注解:

(1)根據東北發展計劃活動時間表及公眾參與資料
http://www.nentnda.gov.hk/chi/timetable.html
http://www.nentnda.gov.hk/chi/public_3.html

(2)根據公眾參與資料,研究計劃只有6位專家負責

(3)在決策上雖然應以地區人士的意願為依歸,但不代表廣大市民沒有發言權

延伸閱讀:

社會怨氣的排氣閥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政權能否得以生存,繫於民心所向。當民怨沸騰時,如不有效排解,政府將無法繼續管治,其滅亡之時亦不遠矣。

在一個專權的社會,政權擁有絕對性,甚少能自我推倒,當民怨與日俱增,排解的方式就只有暴動。中國的官家帝王都知道,國為民所有,他們再戀棧權位名利,也要顧及民心,但他們高高在上,總不能時刻與民心連成一線,而且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他們不可能時刻體察民情,最終總是要殘民自肥,民怨只有不斷累積。怨氣積聚成為壓力,當壓力迫至極點,威力如同一條被擠爆的高壓管道,一發不可收拾。中國歷次改朝換代,十居其九都是因為朝綱腐敗,民怨四起,以致人民揭竿起義,推翻暴政。

一個健全的民主社會,一張選票,就是民怨最佳的排氣閥。社會怨氣自民所發,也只有人民才能找出最適合他們的減壓門閥。政權定期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更替,好讓政府適時重新取得人民認受,人民去除怨氣之源,選出合乎自己理念的領導人,給社會前程賦予合乎民意的新希望,壓力頓時釋放,也不能持續累積。而且這個認受是來自社會多數人,也教其他人心服口服,不得不尊重(需強調尊重不等於認同)。而政府的施政理念亦因民選領導人而與人民更為相近,人民自行監督政府,更能達致民本,亦難以走向明顯與民為敵的暴政。

說回這次國民教育爭議,或多或少也和政府認受有關。先拋開背後的政治洗腦陰謀,這個政府從無得到市民認受,在此事上也未見有體察民情,政府聲稱課程已醞釀多年,事實上它提出的課程理念、內容與社會所想背道而馳。即使政府閉門造車,但若果是由真正民選政府擔當,決不會如此脫離民情。而如今政府四處撲火,仍不能為市民所信服,政府認受性也有其影響。一來政府非為民選,官民之間並無信任的基礎,二來政府三番四次使出緩兵之計,如成立一個純粹只有諮詢功能的開展委員會、擠牙膏式的回應,又使用諸如各國也有國民教育等等的語言偽術,已破壞政府僅有誠信,使市民有更多猜忌和疑惑。在此民怨沸騰至近乎失控的情況下,官民對立是難以用調和的方式化解。本人認為作為號稱民主的政府,應該馬上將課程推倒重來,並下放權力,由下而上主導,重新設計課程,真正做到以民為本。此刻市民對議題如此熱情,課程和政策的制訂就無須由政府代行。

街頭爆王#110 鐵屋吶喊

《1911:辛亥革命》觀後感—走馬看花的革命情懷

這個月,是辛亥革命上最重要的其中一個月,在100年前,清帝退位,中國封建帝制落幕,民國正式統領中國。後人紀念辛亥革命,特攝制一電影《辛亥革命1911》。雖然它早早就上影了,可小弟最近才有機會觀看。看過以後,感覺這電影實在不錯,所以分享一點感想。

繼續閱讀

The Animal School 動物學校

The Animal School

Dr. R. H. Reeves

原文:

Once upon a time the animals decided they must do something heroic to meet the problems of a “New World”, so they organized a school. They adopted an activity curriculum consisting of running, climbing, swimming and flying. To make it easier to administer, all animals took all the subjects.

The duck was excellent in swimming, better in fact than his instructor, and made excellent grade in flying, but he was very poor in running. Since he was low in running he had to stay after school and also drop swimming to practice running. This was kept up until his web feet were badly worn and he was only average in swimming. But average was acceptable in school, so nobody worried about that except the duck.

The rabbit started at the top of the class in running, but had a nervous breakdown because of so much makeup in swimming.

The squirrel was excellent in climbing until he developed frustrations in the flying class where his teacher made him start from the ground up instead of from the tree-top down. He also developed charley horses from over-exertion and he got a C in climbing and a D in running.

The eagle was a problem child and had to be disciplined severely. In climbing class he beat all the others to the top of the tree, but insisted on using his own way of getting there.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n abnormal eel that could swim exceedingly well and also could run, climb and fly a little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and was valedictorian.

The prairie dogs stayed out of school and fought the tax levy because the administration would not add digging and burrowing to the curriculum. They apprenticed their children to the badger and later joined the groundhogs and gophers to start a successful private school.

中譯版本:

繼續閱讀

FB在推動政治參與合格嗎?

從電子郵件到即時通訊工具(icq、msn),繼而又到網誌的興起,今時今日到了Facebook、微博等的新一代社交平台,網絡社交模式在起了革命性的變化。其中Facebook使用人數高達6億之多,這種平台組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社交圈子,分享著各式各樣的生活逸事。

Facebook對現實世界造成一種特殊的影響力,是以往的社交平台所難以做到的,這就是對社會和政治參與的影響。過去兩年,我們經常從報章、電視等地方看到青年透過FB發起社會運動:從高鐵事件到最近的財政預算案,市民都利用FB進行表態,甚至組織遊行。政府也開始重視社交平台的重要性,所以官員和政府部門都紛紛設立fb專頁,收集民意。FB早已成為香港一個重要的政治參與平台。

繼續閱讀

九十後成長不易?我看我一代的難處

日前參與了香港電台製作的《我未成年—九十後成長不易?》論壇,讓人反思我們這一代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問題。每一個人成長都是不易的,雖然我不清楚80後,或更早年代的人在年青的時候如何成長,遇到什麼問題,比起我們是更艱辛還是怎樣,但讓我想以我的認知來寫出我所看到自己一代在成長中有遇到的一些問題和難處。

繼續閱讀

不是抗爭,而是洩憤

完整閱讀:http://wp.me/pxpHx-6T

高鐵669億方案現已塵埃落定
站住立法會門外的青年們
繼續激烈地抗爭下去也不會逆轉的。

意見是必須發表的
抗爭是引起社會注意的手段
但過於激烈是會有反效果

多日來青年們已經非常成功地令高鐵問題成為社會焦點
亦令廣大市民更加關注政府的施政
可是現在夠了
雖然自己的意見未能改變大多議員的想法
但大家都已經付出了不少
給自己和市民上了寶貴的一課

一切已成定局
從這一刻開始我們應該監察政府
讓這方案順利進行
資金運用得宜
而不是以激進的心態繼續抗爭
不應為反對而反對
雖然這個方案未必是最好
但我們現在不應使它變得更差

從今次事件我還注意到一件事
社會的意識已見極端
人們各執相反意見
互不退讓
這是不理智的、危險的
這不是市民應有的態度
要權衡各方理據
要知道自己永遠不會看清事實的全部
發現自己是錯是應慎重考慮轉馱
而不能總是堅持己見
最後因此而失去理智
為社會帶來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