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痛失主場

近年傳統媒體自我審查嚴重,報導角度狹窄,催生不少網上媒體,先有網上電台為民辦網媒踏步而出,繼而有獨立媒體、輔仁等建立更成熟的民間記者平台,而在眾多網媒當中,尤以主場新聞最為出色,為香港網媒寫下輝煌的一頁。

主場新聞偏向傳統媒體的風格,具有完整且相對具水準的報導,使人們易於接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吸納多方面的訊息,也樂於轉載來自其他團體的資訊,同時善用社交及流動平台,有效而快速地將社會最新動向以及各方意見散佈。因此,它逐漸成為網民們獲取資訊的基礎渠道之一,不足2年就造就每日30萬獨立瀏覽量、專頁讚好達23萬的驕人成就,大大鼓舞香港網媒。

主場新聞亦憑藉其影響力捧紅了不少出色的博客,當中包括庫斯克、徐綠、灰記客等批判力強的博客,他們出色的文章因而能廣為傳播,為香港人的思想帶來不少衝擊。而其他形形色色於主場新聞供稿的博客,亦令香港人的視野擴闊了不少。

主場新聞的消失,代表香港失去了一個獲取各方最新資訊的渠道、一個讓思想發酵的理想土壤。雖然聲音不會因此而被滅,但現時暫無一個網媒的影響力比得上主場新聞,,資訊和思想流通能力難免下滑,而要重建一個相近的平台,相信需要不少時間,這一切絕非港人之福,尤其公民社會的發展定必雪上加霜。

期盼其他網媒能抵著政治壓力,繼續努力發展,集廣思,道真相,保著香港人的言論主場。

謹此向主場新聞表達萬二分敬意。

重新對焦(11.4):南周復刊 公安捉人

南周復刊 評中評認同黨管媒體

《南方周末》今日如常出刊,基本上和以往無大分別,但推薦了人民日報7日發表的社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跟著上時代的節拍》,並加上附注:「黨管媒體是原則,但黨管媒體的方式要與時俱進」。主場新聞記者發現,北京購得的《南方周末》中此版面被抽起,原因不明。

另外,不少連日到南周門外示威人士被警方拍照並以「涉嫌非法集會」罪名傳喚,最長者被傳喚10小時,甚至被要求寫下不再前往南方集團門口的保證書才獲釋。

其他媒體方面,《瀟湘晨報》最初拒載後被中宣部批評,昨日亦被迫轉載,未有強烈對抗。而《晨報周刊》社長龔曉躍在微博上發表反對轉載環球時報社評、支持新京報和《南方周末》的言論,微博隨即被封禁。

大陸同行大多支持南周,並要求廢除事前審查,但現時大多仍敢怒不敢言,相信事件即將化淡。

市民續聚集 4示威者被帶走

繼續閱讀

重新對焦(11.3):風暴持續 《新京報》抗命遭脅迫

消息截止10日午夜

集會持續

支持和反對《南方周末》的人士今日仍到南方報業集團門前集會,未有發生嚴重衝突,南周員工指見到有人於大樹上安裝攝影機。

兩岸三地繼續聲援 蔡英文、龍應台撐《南周》

港澳台三地記者協會今日發表共同聲明,譴責中國打壓新聞自由,要求大陸政府組成獨立調查委員會,並向《南方周末》和《新京報》致敬。

由陳冠中、梁文道、張鐵志等港台知識界發起、支持《南方周末》反對言論控制抗爭的聯署聲明,截止今日凌晨3點已有近300位兩岸三地以及海外人士參與。

在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在訪問中表示《南周》事件對於兩岸都具有指標性意義,希望北京以高智慧、新方式來解決事件。而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表示感到中國公民社會的力量正在逐漸地凝聚,更呼籲總統馬英九開腔支持。

環時社評強迫上版 新京報抗命

繼續閱讀

重新對焦(11.2):撐南周勢力燃全球 官方出力抗衡

撐南周勢力燃全球 官方出力抗衡

消息截至1月9日午夜

廣州繼續有民眾聚集,聲援《南方周末》,亦有持相反意見的人手持國旗到場,雙方互相吶喊和理論,有人舉起毛澤東的畫像。這批「五毛黨」疑因無加班補償故於晚上一同離去。

本港亦有政黨遊行至中聯辦,要求內地停止監控新聞。香港記者協會也發表聲明,要求徹查事件和懲處瀆職官員。浸大傳理系、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教院等今日加入聲援,香港亦有藝人如歐錦棠加入一人一相行列。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本港時間週二回應事件,指美國長期支持在中國工作的中國與國際媒體記者的報導自由,希望中國當局察覺到這些訴求。國際記者協會呼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調查事件,並相信當局違反了中國憲法第35條。

週二,廣州有大學生收到短訊,指南周事件為炒作,要求不要評論和轉發消息。大陸亦封殺了香港《主場新聞》等媒體,企圖阻止消息傳入大陸。《環球時報》再發社論,暗示南周事件為境外勢力介入。

中宣部週一凌晨發出緊急通知,主要提出四點:

  1. 由共產黨監管媒體是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
  2. 庹震與事件無關
  3. 事件有境外敵對勢力介入
  4. 各媒體必須將環球時報社評放於當眼位置

晚上路透社消息指,新任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介入南周事件,稱胡春華為平息南周事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胡的斡旋下,南周員工將結束罷工並重回崗位,本期《南方週末》將按時出刊,並且沒有人會因此受到懲罰。

美聯社則引述一名《南周》編緝指出編委會正與報社高層進行會談,爭取廢除事前審查。

繼續閱讀

大家是如何在冷漠下中伏的?

《2011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將於5月9日於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保護版權,維護創作者的權益,本來是天公地道,不過,魔鬼總是在細節,知情網民乃至文化藝術界近期皆群起反對,更稱其為「網絡廿三條」。有此稱謂,這此修訂實為非同小可,與早前美國的SOPA法案相比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關乎各位日後的言論自由,不要以為事不關己,法例一過,言論自由不單會進一步被收窄,而且任何人都隨時會惹禍上身!

你的日常行為足可坐牢

是次草案的修訂內容繁多,但當中有幾點是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首先,它將侵權行為刑事化,以後只要你犯了任何侵權行為而被定罪,你將要面臨監禁和留案低。

繼續閱讀

警長跌死,責任誰屬?

日前一名雞苗運輸工人危坐中環行人天橋抗議,一名警長在企圖爬上天橋時不慎墜下,傷重不治。事件引來社會極大迴響,傳媒竟見走向兩極。明報、蘋果、經濟等報章將矛頭指向示威者,更數激進抗爭的不是;陳偉業、東方則趁機將責任推向周一嶽,指警長跌死是政府態度所致,但其實大家都犯了同一種邏輯錯誤。而信報的評論,本人則比較同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