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傳統媒體自我審查嚴重,報導角度狹窄,催生不少網上媒體,先有網上電台為民辦網媒踏步而出,繼而有獨立媒體、輔仁等建立更成熟的民間記者平台,而在眾多網媒當中,尤以主場新聞最為出色,為香港網媒寫下輝煌的一頁。
主場新聞偏向傳統媒體的風格,具有完整且相對具水準的報導,使人們易於接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吸納多方面的訊息,也樂於轉載來自其他團體的資訊,同時善用社交及流動平台,有效而快速地將社會最新動向以及各方意見散佈。因此,它逐漸成為網民們獲取資訊的基礎渠道之一,不足2年就造就每日30萬獨立瀏覽量、專頁讚好達23萬的驕人成就,大大鼓舞香港網媒。
主場新聞亦憑藉其影響力捧紅了不少出色的博客,當中包括庫斯克、徐綠、灰記客等批判力強的博客,他們出色的文章因而能廣為傳播,為香港人的思想帶來不少衝擊。而其他形形色色於主場新聞供稿的博客,亦令香港人的視野擴闊了不少。
主場新聞的消失,代表香港失去了一個獲取各方最新資訊的渠道、一個讓思想發酵的理想土壤。雖然聲音不會因此而被滅,但現時暫無一個網媒的影響力比得上主場新聞,,資訊和思想流通能力難免下滑,而要重建一個相近的平台,相信需要不少時間,這一切絕非港人之福,尤其公民社會的發展定必雪上加霜。
期盼其他網媒能抵著政治壓力,繼續努力發展,集廣思,道真相,保著香港人的言論主場。
謹此向主場新聞表達萬二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