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得勝,實為警號

泛民在卑劣的選舉環境下仍可有幸勝出固然值得慶賀,但切勿過於樂觀。今次區選純屬慘勝,而且影響有限:

  • 泛民大勝只是因為單議席單票制,勝者全勝,得票率實際連黃金六四比都未達到。
  • 在極高投票率下得票率如此勉強,證明建制可以動員的鐵票、老人票、種票極多,未來選舉其實更加危險。
  • 今次有賴極高投票率蓋過建制的預算才僥倖翻盤,但同樣的投票率難以在日後維持,而建制的選舉機器仍會繼續壯大。
  • 泛民今次有不少得票相信來自政治參與度低的淺黃、部份轉軚的淺藍、含淚派,政治氣氛主導,日後要維繫他們必須有紮實的地區政績。
  • 這次泛民陣營有強烈的意志要建制輸,才能團結一致,但日後泛民各派間的矛盾恩怨定當重新浮現,對立法會選舉的影響尤為重大。
  • 區議會並無實權,政府隨時可以將其架空無視,打壓民主派區議員,影響下屆選情。
  • 今次結果只能挫紅藍氣焰,給予國際及其他戰線更多理據彈藥抗爭,卻不會直接打擊對家實力。
  • 今次勝利很大程度上是用義士的血汗換來,應當自愧而非得意。
  • 勿忘初衷,要做的是打破現制度,實現真民主,不要過份沉迷在當下由對家制定的規則之中。

不要鬆懈,這場運動還未爭取到任何實際的成果!

社會怨氣的排氣閥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政權能否得以生存,繫於民心所向。當民怨沸騰時,如不有效排解,政府將無法繼續管治,其滅亡之時亦不遠矣。

在一個專權的社會,政權擁有絕對性,甚少能自我推倒,當民怨與日俱增,排解的方式就只有暴動。中國的官家帝王都知道,國為民所有,他們再戀棧權位名利,也要顧及民心,但他們高高在上,總不能時刻與民心連成一線,而且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他們不可能時刻體察民情,最終總是要殘民自肥,民怨只有不斷累積。怨氣積聚成為壓力,當壓力迫至極點,威力如同一條被擠爆的高壓管道,一發不可收拾。中國歷次改朝換代,十居其九都是因為朝綱腐敗,民怨四起,以致人民揭竿起義,推翻暴政。

一個健全的民主社會,一張選票,就是民怨最佳的排氣閥。社會怨氣自民所發,也只有人民才能找出最適合他們的減壓門閥。政權定期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更替,好讓政府適時重新取得人民認受,人民去除怨氣之源,選出合乎自己理念的領導人,給社會前程賦予合乎民意的新希望,壓力頓時釋放,也不能持續累積。而且這個認受是來自社會多數人,也教其他人心服口服,不得不尊重(需強調尊重不等於認同)。而政府的施政理念亦因民選領導人而與人民更為相近,人民自行監督政府,更能達致民本,亦難以走向明顯與民為敵的暴政。

說回這次國民教育爭議,或多或少也和政府認受有關。先拋開背後的政治洗腦陰謀,這個政府從無得到市民認受,在此事上也未見有體察民情,政府聲稱課程已醞釀多年,事實上它提出的課程理念、內容與社會所想背道而馳。即使政府閉門造車,但若果是由真正民選政府擔當,決不會如此脫離民情。而如今政府四處撲火,仍不能為市民所信服,政府認受性也有其影響。一來政府非為民選,官民之間並無信任的基礎,二來政府三番四次使出緩兵之計,如成立一個純粹只有諮詢功能的開展委員會、擠牙膏式的回應,又使用諸如各國也有國民教育等等的語言偽術,已破壞政府僅有誠信,使市民有更多猜忌和疑惑。在此民怨沸騰至近乎失控的情況下,官民對立是難以用調和的方式化解。本人認為作為號稱民主的政府,應該馬上將課程推倒重來,並下放權力,由下而上主導,重新設計課程,真正做到以民為本。此刻市民對議題如此熱情,課程和政策的制訂就無須由政府代行。

街頭爆王#110 鐵屋吶喊

模擬選舉,過程比結果重要

那是個令人鼓舞的場面,一條長長的蛇餅繞在路德圍裡,雖然票站非常有效率,人群流動十分流暢,但人龍仍不斷地延長,義工忙於指示人們,熱心滿載,見此情景,著實令人熱血沸騰,頓時對香港充滿盼望。香港人,仍對民主充滿盼望,渴求行使公民權利,無疑在這次模擬的全民特首選舉中清晰展現出來。

破壞結果準確性簡單不過

不過,對於這次選舉結果,我認為不用過份執著和重視,雖然港大民調已經盡力確保模擬選舉的公正準確,但作為組織力有限的民間團體,要維持一個足夠公正的大型調查活動始終不易,距離盡善盡美仍有一段距離。這次模擬選舉的公正性其實十分脆弱,十分依賴社會信任。要破壞這場模擬選舉十分簡單,入侵電腦(誰知道黑客除了癱瘓系統後還做了什麼手腳?)、購入大量電話卡配合身分證生成器(曾聽聞某政黨有此舉動),暗中動員人馬種票(有人表示票站出現不少表面看來不關心政治的投票者),甚至自然至某派別主要支持者杯葛,都能影響結果準確性。當然這些人為破壞未必發生,但還是有點疑問,無論出來結果如何,都不必過份認真。

體驗過程比結果重要

雖然結果準確性成疑,但並不代表這次模擬選舉不值得支持,全民能夠參與,又不是真正選特首,再簡陋又如何?比起對結果的解讀,更重要的是體驗當中的過程!

透過切身的氣氛,透過親身參與,或是多方面觀測,讓港人了解全民投票的操作,了解當中會有什麼困難,誘發大家再次思考如何民主制度應該如何。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參與這次投票,宣示香港人的立場。我們要用威勢,用投票數字,用媒體的關注,用市民真情流露去告訴政府,告訴中央,香港人要的是公平、公正、公開,平等和真實反映民意的選舉,而非中央欽點,扭曲解讀民意,選民被選委出賣的小圈子馬騮戲。不論投票的是泛民、五毛還是土共,不論政見、信念為何,大家站出來,最起碼都是對手中選票的渴求,用選票直接表達自己的立場。

「真的沒我份 假的都不讓我投!」

這次模擬選舉愈是受到惡意破壞,我們就愈是要站出來對抗,向惡勢力的介入挑戰,用更直接的方式宣示立場。大眾的聲音不能被扭曲,不能被埋沒,權利不能被打壓。只有團結一致,以行動體現民主、自由的精神,才能將不義壓下去。

凝聚市民信念,重燃對民主自由的熱切盼望。

抹黑不成立,醜化非萬惡

近日有關政府官員和特首候選人的負面新聞多如雨後春筍,情節日日新鮮,手法層出不窮,各位「食著花生睇好戲」的無票遊民追得疲於奔命。不少人,尤其是一方陣營的擁護者,都認為這些「黑材料」是為了抹黑對手,影響選情,需要禁止這些消息流出以維護選舉的純潔。然而,這些消息流出就是抹黑?散佈這些消息是不良行為?

繼續閱讀

政治背景於區選的重要性

今屆區議會選舉爆出的爭議特別多,最新熱論的,是有前中聯辦人員當選,引來紅色恐慌。到底一個區議員的政治背景是否那麼重要而且要強制公開呢?到底一個具紅色背景的人應否參選呢?

今屆當選區議員的黃春平,是前中聯辦官員,卻以獨立人士的身份參選區議會而成功當選,後來被揭發其工作背景,令人懷疑他是共產黨員,亦令人懷疑他身負政治任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