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發展進入最後諮詢,居民到最近才猛然驚醒自己被規劃,廣大市民在最後一刻才注意到發展計劃,窺探之下方驚覺發現意念和細節與市民想法迴異,令人疑慮,以致引起社會反彈。造成此計劃乃至其他議題上紛爭,筆者認為頗大程度上是出於政府一貫閉門造車的策劃方式。
規劃署在《城市論壇》上透露,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早於18年前開始醞釀,正正自曝其醜。為何18年前的計劃到今時今日才讓廣大市民得悉?規劃從18年前已經開始,到14年後第一份文件出台後,區議會、鄉委會等地區組織才被正式知會(1),正式諮詢甚至在近月才開始,在此之前最多只聞樓梯響,我們顯然是「被規則」。此外,通知地區組織是間接的資訊發佈渠道,以區議會來說,議員從來都是低票選出,根本沒有足夠民意認受,與居民關係未必親密;鄉委會更是既得利益者,他們隨時隱瞞居民尤其是非原居民。政府應該知道這些都不是有效的資訊發佈渠道,為何就沒有一個有效直接的方式如信件和告示來通知村民,要到他們在蛇宴吃到一半、或社區服務組織造訪才發現蛛絲馬跡?政府又說已設立專題網站,在北角等地放置計劃文件,但村民根本無從得悉事件,又如何查閱?況且文件放置地點詭秘,一般市民根本不會察覺其存在。
香港人的公民參與意識低雖是罪過,不過政府也沒有理由得過且過,以為諮詢區議會、鄉委會、城規會等組織就等同諮詢了民意然後任意妄為(按:實際上只是簡介會,連諮詢也談不上),他們根本無法代表市民本身發言,如今引起反彈,正正是因為政府以為自己已得到民意授權進行規劃,實際上就連最直接受影響的人都被蒙在鼓裡。
另外,政府的角色不是地產商,不是居民自願賣地搬遷,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大興土木。地產商做土地發展,政府做的是規劃,而城市規劃關乎城市整體而長遠的發展,很應該全民參與,並盡量由下而上策劃,而不是只著眼於當區。但政府一直以來都是從上而下行事,幾個人關起門來暗中策劃(2),區內人士只有在落實前「被諮詢」的份兒,其他市民甚至會被忽視(3)。當一份計劃莫名奇妙地放到大家面前,發現自己的未來原來不知不覺已被劃定,說發展就發展,說收地就收地,市民自然憤怒。政府應該容許民間加入策劃,他們雖未必是專業,但至少讓大家實實在在參與其中,民間主導亦能將政策導向更正確的方向。同時政府需要更主動和積極邀請大眾參與,不要以為形式上做了諮詢、宣傳就等於完事,要確保工作是達到成效,社會要有充份理解和關注才可繼續推展下去,否則曠日持久的諮詢亦只是虛渡光陰。不過,對於一個圖謀不軌、政治權術無日無之的政府來說,以上理想似乎太過遙遠……
有些人在這個時候總會叫大家向前看,不要妨礙更不要推倒,但很多政策本來就在狹隘見解、體制缺陷、不民主、假透明等不義情況下產生並蒙混過來,如今卻要求人們不要回溯追究,質問其問題本質,只讓人著眼於技術上的枝節,顯然將市民化作蟻民。生米已煮成熟飯,大家只能被吃飯,最多只讓你選擇撈口湯、吃少口,卻沒有討論吃粥、吃麵甚至不吃的餘地。
政府閉門造車,以致公眾被蒙在鼓裡,加上內容不符民意,甚至計劃目的意圖不清,激起社會反彈是理所當然,重新讓公眾參與和定奪方為正途。香港人需要自主,不要再任人擺佈!
注解:
(1)根據東北發展計劃活動時間表及公眾參與資料
http://www.nentnda.gov.hk/chi/timetable.html
http://www.nentnda.gov.hk/chi/public_3.html
(2)根據公眾參與資料,研究計劃只有6位專家負責
(3)在決策上雖然應以地區人士的意願為依歸,但不代表廣大市民沒有發言權
延伸閱讀: